“拆东墙补西墙”侵吞货款的性质认定/范少罡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4 07:45:49   浏览:994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案情]

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间,被告单位伟洪公司在开展乌鲁木齐到阿克苏地区货物托运代收款业务过程中,公司负责人王某、彭某明知公司经营亏损,仍与商户继续签订货物运输合同,并在收取代收款后以各种理由拒不返还。至案发时,累计拖欠258名商户代收款1836219元并无力返还。经查,被告单位伟洪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王某出资额为51%,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彭某出资额为49%,任公司监事。


[分歧]

对于本案中的争议,主要有三种不同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应当以合同诈骗罪追究被告人王某、彭某的刑事责任。

第二种观点认为:伟洪公司收取代收款是合法行为,伟洪公司擅自挪用被害人的货款并无法归还,符合侵占罪的规定。

第三种观点认为:本案应属一般民事欺诈行为,不构成犯罪。


[评析]

本案被告单位伟洪公司、被告人王某和彭某的行为是构成合同诈骗罪还是侵占罪,抑或属民事欺诈行为,不构成犯罪,首先须分清三者之间的界限。


1.合同诈骗罪与侵占罪的区分

合同诈骗罪与侵占罪都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但两罪的区别在于:首先,从犯罪主体来看,侵占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而合同诈骗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因此,如果是单位行为而非个人行为,则不可能构成侵占罪。其次,发生场合不同,侵占罪既可能发生在一般民事活动场合,也可能发生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第三,从主观方面来看,侵占罪中非法占有的目的产生于合法持有他人财产之后,非法占有的前提是合法持有他人财物,而合同诈骗罪中诈骗故意既可以产生于合同订立之前,也可以产生于合同履行过程中。


2.合同诈骗罪与合同中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分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中民事欺诈行为有很多相似之处,如行为人的主观方面都是故意,客观方面都是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欺骗他人。但它们毕竟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违法行为,具有不同的法律规定。首先,从主观方面来看,合同诈骗罪作为目的性犯罪,其表现为直接故意。而合同中民事欺诈之故意,即可以表现为直接故意,也可以表现为间接故意。其次,从目的方面来看,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是区分二者的关键。


3.关于本案的性质认定

本案中,被告单位伟洪公司注册资金为30万元,2011年1月26日公司货车发生火灾,造成公司损失180万元时,已经严重资不抵债。但其隐瞒受损情况,仍与商户继续签订货物运输合同(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骗取被害人的信任(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获得代收款后,明知是商户的货款,却用于公司经营(买货车及支付人员工资、场地费等)和个人挥霍,致使所欠商户的货款越来越多,至案发时,已累计拖欠货款1836219元。

从表面上看,伟洪公司通过和客户签订代收款协议,“合法”地代管了客户的代收款,后因挪用不能返还,好像更符合侵占罪的特征。但应看到,2011年1月26日后伟洪公司因严重亏损,与商户签订货物运输及代收款合同时已无履约能力,后因经营不善,更无履约能力,但依然蒙蔽商户,占有商户的货款,迫于商户的追讨,又与他人签订合同骗取财物,用以冲抵前一合同的债务。以后又用相同手法循环补缺,订立一连串假合同,使自己始终非法占有一定数额的他人财物,是一种典型的连环诈骗,在司法实践中被形象地称为“拆东墙补西墙”。“拆东墙补西墙”表面上看行为人似乎是履行了合同,但实质上并非履行行为,而只是行为人被迫采取的事后补救措施。另外,伟洪公司的负责人王某、彭某明知公司亏损,却仍然拿商户的货款用来分红、购买轿车,“非法占有”的故意明显。通过以上综合分析,故本案应以合同诈骗罪定罪。

被告单位伟洪公司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王某、彭某作为单位负责人亦应承担合同诈骗罪的法律后果。王某、彭某系共同犯罪,被告人王某在犯罪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系主犯;被告人彭某起辅助作用,系从犯,可从轻处罚。根据我国刑法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鉴于被告人王某、彭某在案发后经公安机关电话传唤主动到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成立自首,可以减轻处罚。一审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判处被告单位伟洪公司罚金50万元;被告人王某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20万元;被告人彭某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15万元。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人民法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终止“中中外”项目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终止“中中外”项目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支持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通公司)实施重组,经国务院批准,对联通公司因终止与中国境内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以下简称“合作方”)的合作项目(以下称“中中外”)给予合作方的补偿资金有关税收问题通知如下:
“中中外”项目终止后,对合作方从联通公司取得的超出本金的补偿金部分,免予征收营业税;同时,该补偿金不计入合作方应纳税所得额中征收企业所得税。但是,合作方在“中中外”项目终止前的经营期间从联通公司取得的收益不在上述免税范围内,应依法缴纳营业税和企业所得
税。

附件: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终止“中中外”合作项目合作方名单(第一批)
单位:元
---------------------------------------------------------
|序号| 合作企业名称 |签约日期 | 注册地点 | 补偿金额 |
|--|-----------------|-----|---------------------|------|
|1 |南通顺通有限公司 |1999.6.9 |南通市人民路28号 |33,238,247 |
|--|-----------------|-----|---------------------|------|
|2 |河北联合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1999.8.9 |石家庄市红旗大街80号 |39,343,524 |
|--|-----------------|-----|---------------------|------|
|3 |海南联合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1999.11.10|海口市秀英港澳国际工业区科技A楼四层 |46,279,804 |
|--|-----------------|-----|---------------------|------|
|4 |北京凯奇通信总公司 |1999.11.10|北京市海淀区大泥湾5号 |217,534,607 |
|--|-----------------|-----|---------------------|------|
|5 |宁波亚美通信有限公司 |1999.12.3 |宁波保税区 |220,025,392 |
|--|-----------------|-----|---------------------|------|
|6 |四川泰利丰通信有限公司 |1999.12.3 |成都市磨子桥四维村7号 |52,694,150 |
|--|-----------------|-----|---------------------|------|
| |重庆泰乐丰通信有限公司 |1999.12.3 |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桥铺科园4路162号 |30,834,086 |
|--|-----------------|-----|---------------------|------|
|7 |安徽神韩通信有限公司 |1999.12.17|合肥市屯溪路306号金安大厦12楼 |124,351,330 |
|--|-----------------|-----|---------------------|------|

|8 |烟台贝尔电讯工程有限公司 |2000.1.27 |烟台市开发区进出口公司大厦4楼 |90,341,665 |
|--|-----------------|-----|---------------------|------|
|9 |山东和华贝尔电讯工程有限公司 |2000.1.27 |济南市千佛山路3号 |136,628,370 |
|--|-----------------|-----|---------------------| |
| |山东润华贝尔电讯工程有限公司 |2000.1.28 |济南市千佛山路3号 | |
|--|-----------------|-----|---------------------|------|
|10|北京恒基兆业有限公司(恒基GSM)|2000.2.3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内大街18号恒基中心办3 |56,597,216 |
|--|-----------------|-----|---------------------|------|
|11|北京恒基兆业有限公司(恒基长途) |2000.2.3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内大街18号恒基中心办3 |33,111,682 |
|--|-----------------|-----|---------------------|------|
|12|天津斯泰特通信发展公司 |2000.2.28 |天津经济开发区南海路27号 |12,381,259 |
|--|-----------------|-----|---------------------|------|
|13|天津讯友通讯工程有限公司 |2000.2.29 |天津市南开区新技术产业园区华苑产业区C7 |75,783,193 |
|--|-----------------|-----|---------------------|------|
|14|福建华联电讯有限公司 |2000.3.3 |福州市五四路75号外贸中心 |128,986,832 |
---------------------------------------------------------

---------------------------------------------------------
|序号| 合作企业名称 |签约日期 | 注册地点 | 补偿金额 |
|--|-----------------|-----|---------------------|------|
|15|青海中铁航天通信有限公司 |2000.3.8 |西宁市同仁路38号 |314,235 |
|--|-----------------|-----|---------------------|------|
|16|广州易联通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2000.3.9 |广州市天河北路国际贸易中心1-8号B、402室 |220,971,679 |
|--|-----------------|-----|---------------------| |
|17|广州讯联通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2000.3.9 |广州市天河北路国际贸易中心1-8号B、401室 | |
|--|-----------------|-----|---------------------|------|
|18|深圳招讯通信有限公司 |2000.3.10 |深圳市福田区深南中路68号格兰云天大酒店1709|379,894,482 |
|--|-----------------|-----|---------------------|------|
|19|杭州大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00.3.15 |杭州市文三路2号商检大厦14层 |389,491,867 |
|--|-----------------|-----|---------------------|------|
|20|黑龙江双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00.3.15 |哈尔滨市南岗区赣水路47号 |112,774,844 |
|--|-----------------|-----|---------------------|------|
|21|信德电信国际合作有限公司 |2000.3.16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内大街7号光华长安大厦 |694,189,982 |
|--|-----------------|-----|---------------------|------|
|22|上海中建麦考通信系统有限公司 |2000.3.17 |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出口加工区45号 |207,903,548 |
|--|-----------------|-----|---------------------|------|
|23|北京三井联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2000.3.18 |北京市经济开发区宏达北路10号 |68,091,317 |
|--|-----------------|-----|---------------------|------|
|24|无锡工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2000.3.17 |无锡市人民路35号 |62,905,539 |
|--|-----------------|-----|---------------------|------|

|25|南京中怡联合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2000.3.30 |南京市高新开发区创业中心大楼2305室 |54,534,945 |
|--|-----------------|-----|---------------------|------|
|26|苏州中星联合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2000.3.30 |苏州市工业园区金鸡湖路 |65,328,168 |
|--|-----------------|-----|---------------------|------|
|27|大连中怡通信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2000.3.24 |大连开发区沈阳路10号 |61,850,140 |
|--|-----------------|-----|---------------------|------|
|28|湖南华加通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2000.4.14 |长沙市咸嘉湖2号银洲渡假村红栋117D |55,633,780 |
|--|-----------------|-----|---------------------|------|
|29|甘肃赛格中铁通信有限公司 |2000.4.14 |兰州市城关区嘉峪关西路198号 |1,020,422 |
|--|-----------------|-----|---------------------|------|
|30|金狮长安通信发展有限公司 |2000.4.25 |西安市友谊东路41号 |68,489,003 |
|--|-----------------|-----|---------------------|------|
|31|贵州金狮通信发展有限公司 |2000.4.25 |贵阳市解放路59号 |9,836,259 |
|--|-----------------|-----|---------------------|------|
|32|北京中铁金狮通信发展有限公司 |2000.4.25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万源街甲4号403室 |5,343,902 |
---------------------------------------------------------



2000年5月17日

无锡市地方志工作规定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


无锡市地方志工作规定

市政府令第115号


  《无锡市地方志工作规定》已经 2010 年 9 月 25 日市人民政府第 28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 2010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

   市 长 毛小平

  二○一○年十月八日

  

无锡市地方志工作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地方志工作,推动地方志事业持续、有序、健康发展,发挥地方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江苏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地方志的组织编纂、管理、开发利用等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地方志,包括市、市(县)、区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市、市(县)、区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级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市、市(县)、区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级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

  第四条 市、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市、市(县)、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明确承担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充实工作人员。

  第五条 市、市(县)、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方志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第六条 市、市(县)、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地方志工作机构(以下简称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方志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查处地方志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二)拟定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

  (三)组织编纂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

  (四)搜集、保管、统计地方志文献和资料,组织整理、出版旧志和其他地情文献;

  (五)组织、指导、推动地方志理论研究,培训地方志编纂人员;

  (六)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

  (七)开展地情调查研究,编写地情文献;

  (八)完成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 编纂地方志应当做到存真求实,确保质量,全面、客观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听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八条 地方志工作机构拟定的本级地方志书编纂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

  第九条 以市、市(县)、区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分别由本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编纂,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编纂。

  第十条 地方志书一般每 20 年左右编修一次。

  每一轮地方志书编纂工作完成后,一般每 5 年左右组织一次地方志书资料长编的编写,为新一轮地方志书编纂做好资料准备。

  行政区划有重大调整的,应当及时组织编纂已撤销的市(县)、区地方志书,适时组织编纂新设的市(县)、区地方志书。

  第十一条 承担地方志编纂任务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将编纂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分管负责人,落实工作人员,保障工作条件,并接受本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业务指导与工作督查;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要求完成地方志的资料收集整理、考证、初稿编纂、报送等工作,并对所编纂的地方志初稿质量以及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第十二条 地方志工作机构和承担地方志编纂任务的单位应当建立资料征集制度,及时征集和妥善保存文字、口述资料以及图表、照片、音像、电子文本、实物、形成的地方志文稿等资料,有关单位(含中央以及各省、市驻锡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供支持。

  地方志工作机构可以对有关资料进行查阅、摘抄、复制,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及不符合档案开放条件的除外。

  地方志资料所有人或者持有人提供有关资料,被采用或者收藏的,可以获得适当报酬,享有署名权及资料优先利用权。鼓励单位和个人无偿提供地方志资料。

  地方志资料所有人或者持有人不得故意提供虚假资料。

  第十三条 地方志工作机构征集的资料以及形成的地方志文稿,由指定的专职人员集中统一管理,妥善保存。编纂工作完成后,已设立方志馆的,应当移交本级方志馆保存、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征集的资料据为己有或者出租、出让、转借、损毁。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立方志馆。

  第十四条 地方志工作机构发生变动的,应当将所存资料移交本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地方志工作机构保存;本级人民政府未确定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应当将所存资料移交上一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保存。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撤销、合并或者消亡的,应当依法将所存资料及时移送有关部门保存。

  资料移送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出让或者据为己有。

  第十五条 以市、市(县)、区行政区域名称冠名以及列入本级人民政府规划的地方志书经审查验收合格,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出版。

  审查验收按照规定实行初审、复审、终审以及验收制度。初审由本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复审由本级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织,终审由本级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会同上一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地方志书按照终审意见修改后,报原终审单位进行验收。地方志书的审查验收还应当组织有关保密、档案、统计、历史、法律、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专家参加。

  地方综合年鉴经本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审查验收合格,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每年编辑出版。

  已通过验收的地方志,未经原验收单位同意不得擅自修改。

  第十六条 以市、市(县)、区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为职务作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其著作权由组织编纂的地方志工作机构享有,参与编纂的人员享有署名权。

  第十七条 支持和鼓励组织编纂出版乡镇(街道)志、部门志、专业志等其他志书。

  前款志书在组织编纂前,编纂单位应当向所在地地方志工作机构报告,接受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督查,确保志书的编纂质量。

  第十八条 编纂的各类志书、年鉴以及其他地情文献出版物(包括电子版),在出版后 2 个月内应当报送所在地地方志工作机构和无锡市方志馆保存,每种出版物各报送 20 套(本)。

  第十九条 地方志工作应当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开拓社会用志途径,开展地情研究和咨询活动;通过建设资料库、网站等方式,加强地方志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已编纂出版的地方志应当及时加载到政府门户网站中。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利用上述资料库、网站查阅、摘抄地方志。

  向社会公布地方志资料,应当遵守国家保密等有关规定,不得损害国家、集体或者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新闻媒体对公众交流或者发布的非本年度地情信息,与地方志记载有出入的,应当与地方志工作机构协商解决。

  第二十一条 市、市(县)、区人民政府对在地方志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个人以及优秀地方志成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擅自编纂出版以市、市(县)、区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的,由地方志工作机构提请本级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未经审查验收批准将地方志文稿交付出版,或者地方志存在违反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内容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本级人民政府责令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并视情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承担编纂任务的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地方志工作机构督促其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拒绝承担地方志编纂任务或者未能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地方志文稿编纂任务的;

  (二)无故不报送或者拖延报送地方志资料的;

  (三)故意提供虚假资料的;

  (四)不配合地方志工作机构督查或者拒不执行督查意见的;

  (五)地方志文稿存在严重问题的;

  (六)资料征集或者保管不当的。

  第二十五条 地方志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并造成不良影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履行相关指导和督查职责的;

  (二)未按照规定对地方志进行审查验收的;

  (三)未按照规定征集和保管资料的。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自 2010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